


在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有一个世界最大的海洋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这里储存着4万多株海洋微生物菌种。
目前,在厦门市政府的支持下,中心将启动厦门海洋生物基因库建设。据悉,基因库计划落户于翔安欧厝的南方海洋创业创新基地,预计通过五年建设,争取成为国家级海洋生物遗传资源创新平台。
18日,厦门市海洋发展局与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就共建厦门海洋生物基因库签订框架协议。双方建设海洋生物基因库,对掌握海洋生物基因资源战略储备、维护海洋生物信息资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将为海洋生物科学研究、资源开发利用和技术创新提供海洋生物基因大数据支撑,从而促进海洋科研成果转化、提升招商引资服务环境。双方将在场地、资金、人才和政策等方面加强合作,努力将海洋生物基因库建成国家级海洋生物遗传资源创新平台。
为海洋生物科学研究、资源开发利用和技术创新提供海洋生物基因大数据支撑,从而促进海洋科研成果转化、提升招商引资服务环境
意义
掌握海洋生物基因资源战略储备、维护海洋生物信息资源安全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遗传资源重点实验室是长期从事海洋生物基因资源研发的平台,通过长期开展深海生物资源调查与应用潜力评估,发现并获取大量微生物新物种、新功能基因。目前已建成世界最大的海洋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不过,因场地不足等原因,相关研究和开发工作受到一定的限制。
科研人员提取海洋微生物菌的DNA(张奇辉 摄)
为了推进“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深入实施,加快建设国际特色海洋中心城市,厦门市海洋发展局与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加快共建步伐,把海洋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借助数字化手段升级为厦门海洋生物基因库。
据悉,海洋生物基因库首个五年计划将建在厦门南方海洋研究中心欧厝基地内,相关仪器设备采购工作已启动,建成后将围绕国家海洋经济发展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共享与开发利用海洋生物基因资源,同时与厦门海洋产业对接,更好地服务地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厦门南方海洋研究中心欧厝基地(林志鹏 摄)
4万多株海洋生物菌种“冰封”此处

仔细观看,一个个小小的管子里,按序分类存放着各种菌种。
这些来之不易的海洋生物菌种主要储存在液氮罐库、超低温冰箱库和4℃冷库等。液氮罐库有六个巨大的液氮存储罐,罐内的温度低至-180℃;超低温冰箱冻存库则有15台-80℃超低温冰箱;4℃冷库主要用于存放真空冷冻干燥样品。
液氮罐库有六个巨大的液氮存储罐(晓煜 摄)

科研人员通过定期移植保藏海洋微生物菌(张奇辉 摄)
中心为这些来自大洋深海的菌种建立了信息库,每个菌株有明确的分类信息,包括来源信息、分类学信息、生理生化特征、菌落与显微图像,以及分离地、生境与用途描述等50多个条目。值得一提的是,中心还建立了菌种资源共享网站(www.mccc.org.cn),企业或个人可以查询菌种、委托保藏菌种、开展菌种鉴定等。
科研人员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青霉菌(张奇辉 摄)
(转载 厦门海洋XMHY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