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段时间以来,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通过不断探索,采取强化宣传教育、完善执法机制、推动源头管控、加强部门“串联”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进一步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与生态平衡,为内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执法人员现场拆解火车网
一、加强宣传教育,营造护渔氛围
支队采取多种方式,组织执法人员深入渔村、社区、学校等地广泛宣传。
执法人员进行法制宣传
下乡入村向渔民细致解读渔业法律法规,提醒注意规范作业并合法合规生产。
召开渔船民大会,开展船舶专项整治、渔业生产安全等主题鲜明的宣传活动,并通报违法典型案例,精准表达核心信息,推动群众强化尊法守法的自觉意识。
入校园、进班级开展海洋科普知识宣传,6月5日,支队执法人员走进翔安区欧厝社区滨海幼儿园,开展了一场生动有趣的海洋科普知识宣传活动,传播海洋知识,弘扬生态保护理念,让他们从小树立保护渔业资源的观念。
执法人员进校园宣讲海洋科普知识
今年以来,先后组织渔船民大会26场、社区宣传活动3场、校园宣传普及活动1场。
二、强化立体监管,织密执法网络
执法人员控制涉案工具
1、高频次巡查
紧盯易发、高发水域,结合违法规律,针对重点时段,制定执法计划,保持巡查力度和频次(如翔安南路九溪内河),坚持打早打小、从严管控,让违法者无机可乘,有效遏制非法捕捞行为发生。
2、科技助力执法
在执法过程中,注重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执法效率和精准度,通过部署无人机快速巡查,确保情况发现快、问题处置早,形成对内陆水域的立体化监管。
三、完善工作机制,形成监管合力
执法人员收缴树下“三无船”
1、强化“管执”联动
结合各水库、溪流、公园水域特点和实际情况,积极协调区主管部门、水域管理部门和河长办等单位,理顺管理、执法职责分工,加强信息互通,促进“管执”协作,通过“串联”各单位,探索形成了市区常态化联合执法机制,形成合力,推动内陆渔业生产不断规范有序。今年以来,共开展内河湖执法专项行动20余次,查处涉渔“三无”船舶4艘、潜水非法电鱼行为1起、拆除违法捕捞网具286件;协调成功启动内陆水域涉渔生态赔偿案件2起。
2、畅通举报渠道
通过专门电话、邮箱和微信公众号等,建立多渠道举报平台,并广而告之,公布举报办法,全面发动群众提供违法线索和参与监督。
3、快速响应处理
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第一时间核实处理群众关心关注问题,不断增强群众对执法工作的信任和支持,携手共同守护内陆水域渔业资源。
(通讯员:王俊 张景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