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次!提出鱼类性染色体起源假说
发布时间:2021-07-19 10:14
字号:
分享:

省淡水所科研团队完成大刺鳅基因组解析

  7月12日,基因组学专业世界顶级期刊《Genome Biology》在线发表了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大刺鳅科研团队题为“Telomere-to-telomere assembly of a fish Y chromosome reveals the origin of a young sex chromosome pair”的研究论文(一区,影响因子13.583)。

  该研究结合三代测序和Hi-C数据,在国内首次从染色体层面有效组装了大刺鳅单倍型基因组,首次构建了鱼类Y染色体完整图谱,并在世界上首次提出了动物性染色体近着丝粒起源的假说,为性染色体起源的研究提供了新线索。此外,该团队在大刺鳅性别连锁区域的挖掘、性别分子标记开发、生殖机理研究等方面也有所突破,相关研究成果先后在《Aquaculture》期刊(二区,影响因子4.2)上发表,为该物种的繁殖生物学基础研究奠定了基础,对于加快该品种的生态资源保护和产业化开发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大刺鳅,隶属于合鳃目(Symbranchiformes)刺鳅属(Mastacembelus)刺鳅科(Mastacembelus),是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重要的野生鱼类,具有很高的开发前景和生态价值。省淡水所科研团队从2013年开始专注大刺鳅人工繁育、病害防治、营养需求、养殖模式开发及繁育生物学等相关研究,历经8年,在国内率先突破了大刺鳅全人工繁育技术工艺,建立了世代繁育亲本种群,并经过多世代的跟踪研究,首次发现了该物种的间性群体,为该品种的遗传改良工作指明了方向。

  该研究成果第一作者为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薛凌展博士,共同通讯作者为福建师范大学黄镇博士、华中农业大学李大鹏教授及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徐洛浩博士。研究得到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福建省科学技术厅等项目经费支持。

(来源: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