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渐深入福建现代渔业创新驱动谋发展
发布时间:2018-03-29 11:02
字号:
分享:

来源:福建日报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福建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的迫切需求,是培育发展新动能、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必然选择,也是我省“十三五”发展要着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突破的关键所在。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吴南翔告诉笔者,这几年来,福建省以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渔业转方式调结构步伐,渔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设施渔业发展规模和水平居全国前列,远洋渔业、水产品加工、休闲渔业也加速推进。2016年,全省渔业经济总产值2660亿元,同比增长9%左右。

扩大水产良种繁育规模

春季是水产种苗繁育的重要时期,海洋与渔业系统的水产技术人员下基层指导各级水产原良种场和种业龙头企业加强亲本培育和苗种繁育监管,抓紧时机开展鱼虾贝藻良种规模化繁育,有效保障水产养殖生产需要。据不完全统计,全省黑鲍和杂交鲍等多种鲍苗春季出苗28亿粒,宁德市大黄鱼春季育苗量达15亿尾,漳州市石斑鱼育苗2000多万尾、双斑东方魨和菊黄东方豚育苗1500万尾。

围绕我省优势区域养殖品种,我省正在实施对虾、海带、河鲀水产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建设水产种质资源库,培育一批国家级水产新品种,不断提升养殖品种良种繁育技术水平和良种覆盖率,优化养殖品种结构。

持续推进

十条特色渔业百亿产业链

作为渔业大省,福建有太多美名远扬的特色水产品了。如今,我省将着力打造这些特色水产品品牌,围绕大黄鱼、石斑鱼、鳗鲡、对虾、牡蛎、鲍鱼、海带、紫菜、海参、河鲀等十大特色品种,逐步形成集苗种繁育、养殖、加工、品牌、流通等融合发展的千亿水产产业集群。

特别是去年,福建养殖河鲀被列入国家有条件放开名录,通过规范行业管理、扩大养殖规模、发展精深加工、打造知名品牌、完善流通体系,发展河鲀文化等,可以预见,一条百亿元的河鲀产业链将成为福建第十大特色品种超百亿全产业链,为我省海洋经济再添活力。

加快水产养殖设施建设

当前,渔业发展处于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时期,推进渔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必须不断提高渔业科技支撑能力,提升渔业设施装备水平,为推动渔业产业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接下来,省海洋与渔业厅将利用中央、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扶持建设工厂化养殖基地、全塑胶养殖渔排、深水抗风浪养殖网箱等设施渔业项目150个,推动水产养殖转型升级。其中,一批设施先进、科技含量高的循环水工厂化养殖基地已经开工建设。福建中科渔业有限公司在光泽投资建设鳗鲡封闭式循环水工厂化养殖基地,投资2.8亿元,计划5月投苗生产;福建农兴海洋渔业有限公司在罗源鉴江投资建设南美白对虾智能工厂化养殖基地,计划7月份投产。

狠抓水产品质量安全

水产品质量安全关系着千家万户老百姓的健康。省海洋与渔业系统将确保实现监督抽查合格率稳步提升、药残超标案件全查处、品牌产品规模不断扩大三个目标。

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设一批标准化养殖基地,组织创建国家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和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测,大力推广水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2016年,全省共检测样品合格率99.9%。

加强渔业生产技术指导

实施渔业科技推广促进专项行动,全面动员广大水技干部深入渔村开展渔业科技服务活动,组织开展稻田综合种养技术等一批节本增效、防灾减灾、循环渔业等先进适用技术的示范推广。完善现代渔业技术服务与渔业生产管理云平台,重点建设大黄鱼、对虾、鲍鱼、紫菜四大现代渔业产学研综合示范基地,启动蕉城大黄鱼、霞浦紫菜两个试验基地建设。

此外,我省正加快智慧渔业试点建设,推动渔业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引导水产养殖企业应用水产集约化智能养殖系统,实现水质环境参数在线采集、远程控制增氧设备、饲料自动精准投喂及水产品疫病防控的智能化管理。

加快民生工程项目建设

从单纯的渔船避风补给到水产品集市,再到综合性的渔港经济,我省不断地优化渔港结构,拓展渔港功能,渔港建设越来越高大上。下一步,我省将加快推进渔港建设及产业融合工程包,提升渔港保障服务民生能力和辐射经济发展水平。加大对中心、一级渔港的投入,完善配套设施,提高通航、靠泊、装卸、水产品交易能力;加快推进二级渔港及避风锚地建设,发挥其方便渔船就近避风、装卸的功能;扶持贫困县和海岛的渔港建设,帮助改善渔区基础设施条件;对脏乱差的老港区进行环境整治和改造提升;下达休闲渔业资金300万元,对扶贫重点县和旅游扶贫重点村给予倾斜。

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我省不断地加大渔业增殖放流力度,积极推动“6·6八闽放鱼日”常态化活动。计划在6月6日与农业部开展省部联动主场活动,以福州为主场,在全省同步开展15场次放流活动,放流各类水生经济和濒危物种4.2亿尾。

吴南翔介绍,当前,我们在发展渔业中碰了一些问题,比如,与资源环境的矛盾、部分地区的渔业设施落后、经济效益不够高效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进行结构性改革,推动渔业实现由传统的生产经营管理方式向规模化、组织化、智能化、信息化的现代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方式转变,由注重渔业经济发展向注重渔业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相协调转变,从而真正地推动渔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