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洋创伤弧菌
号称海洋中的“无声杀手”,是海虾、海鱼、螃蟹、牡蛎等海鲜体内外一种常见细菌。
人如果生吃带有这种菌的海鲜,或身上有创口触碰到,都可能被感染。
海洋创伤弧菌的毒性很强,可引起伤口感染和原发性败血症,患者初期会出现发烧、红斑、皮肤发黑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皮肤组织会大面积坏死,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多脏器功能衰竭,最终导致死亡。
图片来源:厦门日报
根据相关文献,感染创伤弧菌后,48小时内死亡率会达到50%以上,如果超过72小时未接受有效治疗,则感染的死亡率将会趋近100%。所以,预防和及时急救非常重要。
除此之外,这些海鲜中还可能存在海分枝杆菌,感染后主要引起皮肤及皮下组织损害。医生提醒,如果本身就有伤口,海分枝杆菌就可能钻进皮肤里面,引起慢性的感染,就是感染性肉芽肿,出现一个疙瘩,然后反复溃烂,治疗也非常困难,治疗的时间也很长。
出现发热症状就要怀疑是否被感染
不少患者反映,在刚刚受到创伤时,伤口局部会有刺痛、麻木的感觉,但是很多人并不太会在意。经过一两个小时的时间,肿胀一旦突然增大很多,甚至出现发热这些症状,那就要高度怀疑可能是感染了创伤弧菌。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被海鲜扎伤比较常见,但真正引起严重感染的并不多。一般来说,年老体弱、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容易被感染。
在闽南地区被海洋创伤弧菌感染的例子也不少。2020年,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部凌晨曾接诊过一例来自漳州的65岁患者杨阿嬷,送来时她体温39.5℃,高烧2天,脓毒症休克,左腿肿胀发黑,全身炎症反应高度活跃,随时有生命危险。
经过紧急抢救和多学科会诊后,患者恢复意识。检验结果显示,杨阿嬷是海洋创伤弧菌导致的败血症和伤口感染,原来,杨阿嬷捡海蛎时,被海蛎壳或其他尖锐物划破皮肤,引发脓毒症及多种并发症。
如果在海边被扎伤怎么办?
1、如果伤口较浅,及时将表面血液挤出,流动水下冲洗伤口5分钟,消毒伤口。
2、如果伤口较深,经过基础的处理后,需要立即到医院就医。
日常生活做好这几点
1、有皮肤或口腔伤口者,特别是抗病能力相对低下的易感人群,应避免下海游泳和戏水,或做足措施以保安全。
2、处理海鲜时戴手套,避免皮肤被海洋生物或海水中的利器划伤或扎伤。如果不慎受伤,千万莫掉以轻心,及时处理伤口,必要时请就医。
3、在家处理、烹饪海鲜时,用来盛海鲜和制作生熟海鲜的器具要分开。
4、因进食未煮熟的海洋创伤弧菌污染的海鲜也有可能被感染,所以,海鲜务必要煮熟煮透后才吃。
(转载 厦门海洋XMHY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