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XM00137-18-2025-032 | 文 号 | 厦海函字〔2025〕88号 |
发布机构 | 厦门市海洋发展局 | 发文日期 | 2025-07-19 15:54 |
标题: | 厦门市海洋发展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0255029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 ||
内容概述: | 厦门市海洋发展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0255029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
民进界别活动小组:
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提出《关于开展海岸带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助力厦门湾生态保护修复的建议》(第20255029号)收悉。我局作为分办单位,现将有关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我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与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在实践中深刻认识到科学评估海岸带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性。因此,我局高度重视您提出的这项建议,相关办理工作也得到了贵组的肯定。
二、措施与成效
(一)注重实践,推动海洋生态修复
近年来,我局在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领域积极作为,将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紧密结合,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方面,推动厦门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等科研机构,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在海洋生态修复技术和海洋生态系统评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为“厦门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另一方面,总结并提炼厦门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实践经验,成功打造了下潭尾红树林公园这一集生态保护与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示范项目。此外,持续开展生态修复状况监测,保障生物多样性。2025年的监测结果显示,公园内生物多样性稳定并略有提升,底栖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均有增加,鸟类的种类也更为丰富。
(二)增殖放流,助力海洋生物资源养护
自2003年起,累计放流包括日本对虾、黄鳍鲷、中国鲎在内共18个物种种苗近80亿个单位。通过逐年不间断实施增殖放流,已呈现较好的成效,对海域海洋生物资源的恢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015年以来,厦门与金门共同发起两岸联合增殖放流活动,以恢复厦金海域的生物资源,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目前,双方已建立共同养护厦金海域渔业资源的增殖放流机制。截至目前,厦金两岸已连续举办11次联合增殖放流活动,主要放流物种有大黄鱼、黄鳍鲷、黑鲷、真鲷及中国鲎等。
(三)科学调研,开展资源调查与评估
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工作,积极开展资源本底调查等工作。先后委托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集美大学、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开展了厦门海域渔业资源、厦门沿岸中国鲎育幼栖息地分布、厦门湾黄鳍鲷增殖放流效果评估等课题调研,为海洋生物资源的科学养护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其中,针对黄鳍鲷增殖放流效果评估,集美大学采用了“分子标记法”和“市场调查法”。通过调查发现,厦门湾海域黄鳍鲷不仅能够维持一定的种群资源量,始终是本海域最重要的经济渔获对象,而且在该区域多地发现了黄鳍鲷自然繁殖的幼苗,说明放流活动已促使该物种在区域内实现了有效的自然种群繁衍。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我局将根据提案建议,持续开展厦门湾生态保护修复等工作。
(一)规划引领,持续修复下潭尾红树林公园
持续推进《厦门市下潭尾红树林公园养护技术服务》项目,以规划为纲、生态为准,优先选用优良本土大苗补植受损林窗,逐步恢复景观、提升生物多样性。同时,建立病虫害与互花米草复发监控预警体系,力求超前预报,逐步形成连续养护档案。
(二)产学研合作,科学养护厦门渔业资源
持续开展厦门湾增殖放流工作,并同步对选定的经济物种放流效果进行科学评估,以此养护厦门的渔业资源,促进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加强与金门方的紧密合作。在巩固厦金联合开展增殖放流机制的基础上,积极拓展与金门县水产试验研究所、金门大学等科研单位的合作,共同举办厦金海域学术论坛,促进科研成果的共享,共同守护厦门湾的生态健康与渔业资源。
感谢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领导署名:王 宇
联 系 人:洪谦虚
联系电话:0592-2853912
厦门市海洋发展局
2025年7月19日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厦门市海洋发展局 Copyright(C)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标识码 3502000022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660号闽ICP备09005102号-4
版权所有:厦门市海洋发展局(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