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XM00137-18-2025-025 文 号 厦海函字〔2025〕82号
发布机构 厦门市海洋发展局 发文日期 2025-07-17 10:23
标题: 厦门市海洋发展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0252058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内容概述: 厦门市海洋发展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0252058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厦门市海洋发展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0252058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5-07-18 10:23
字号: 分享:

民进界别活动小组:

  《关于完善海洋高新区建设 产研融合高质量筑造海洋产业的建议》(第20252058号)收悉。我局作为主办单位,现结合市科技局、工信局等会办单位意见,将有关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民进界别活动小组分析了海洋高新区建设存在基础设施建设尚未完善、规划调整及土地转用影响项目进展、园区规模小,产业带动效应有限等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提出加快完善海洋高新区各项基础设施、加紧标杆性龙头企业招商、加强产研融合高质量筑造海洋产业、加强文旅产业布局等建议。我局及会办单位高度重视提案办理工作,认真组织相关业务处室深入研究,形成办理意见。我局与庄楠菁委员充分沟通,汇报提案办理情况,相关做法和成效获得庄楠菁委员的肯定。

  二、措施与成效

  (一)加快完善海洋高新区各项基础设施。园区总共推进51个建设项目(包括完工项目3个,续建项目9个,2025年新建项目17个,前期项目12个,储备项目10个),总投资约127.85亿元。截至2025年6月已完工项目3个,涉及投资约2.1亿元;2025年计划完成投资10.24亿元,截至6月底已完成投资4.36亿元;2025年底前预计可建成项目11个,实现投资约7.16亿元;2026年底前预计可建成项目总计17个,实现投资约15.32亿元。建设推进情况具体如下:园区共29个基础设施项目(其中完工项目1个,续建项目7个,2025年新建项目11个,前期项目8个,储备项目2个),总投资约36.76亿元。2025年计划完成投资5.29亿元,截至6月底已完成投资1.95亿元。2025年11个新建项目要求全部开工,包括鼓锣水系海沟生态整治工程、欧厝东水系海沟生态整治工程、鼓锣水系北侧市政道路工程、鼓锣水系东侧市政道路工程、欧厝-蔡厝沿岸海域生态修复项目、欧厝对台渔业基地渔港工程等项目;计划2025年完工项目9个,包括欧厝对台渔业基地东侧防波堤延伸段工程、九万堂路南段、九万堂路(前线路-金翔大道)、彭厝路东段、浦滨路、前线路(鸿翔南路-浯江道)、庆元路(前线路-浦滨路)、欧厝路(洪钟大道-九万堂路)、海洋三所翔安基地一期用电工程等项目。

  (二)激活创新动能,打造企业创新矩阵。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龙头骨干企业”分层培育体系,设立总规模20亿元的厦门海洋高新产业发展基金,培育海洋龙头企业30家,涉海上市企业15家,形成以海洋生物医药、海洋高端装备等为支撑的海洋新兴产业体系,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近40%。硫酸氨糖、辅酶Q10、微藻DHA、香兰素等一批海洋生物制品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海洋环境监测、海洋立体观测、船舶通信导航等领域多个产品实现国产化替代。

  结合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ONCE计划),推动“国际海洋负排放组织”设立,并依托厦门国际海洋周、APEC海洋中心等平台,强化与金砖国家、东盟等区域的科技合作。通过中国国际投洽会、ONCE开放科学大会等活动,向国际推介厦门海洋科技优势,吸引全球龙头企业参与产业链合作。

  (三)加强产研融合高质量筑造海洋产业建设。推进“大黄鱼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成功重组“海水养殖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实验室聚焦种质创新和良种选育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开展产学研合作攻关,为海洋生物制造产业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支持院士团队牵头科研项目/科研平台:厦门大学焦念志院士牵头开展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ONCE);戴民汉院士牵头成立福建省海洋科学与技术创新实验室(鹭江创新实验室);赵振业院士牵头成立集美大学海工高端装备技术转移转化研究院;朱蓓薇院士牵头筹建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海洋生物制品开发利用研究院。部省市共建“海洋三所国家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产业发展中心”,建成全球最大深海微生物菌种库。“海洋生物碳泵与营养盐循环研究”成果入选全国十大海洋科技进展。以基础支撑应用、需求牵引原创,全力打造海洋经济创新高地。

  海洋人才方面,一是发挥海洋科技优势,汇聚戴民汉、焦念志、赵振业等院士,计划联合朱蓓薇院士团队,与厦门海职院、集美大学共建厦门市海洋生物制品开发利用研究院,以建设高能级平台为载体,不断加强海洋科技力量。二是完善海洋智库建设,第八届市海洋专家组已任期届满,目前正对成员进行更新调整,构建覆盖成果转化全链条、年龄结构更优化的决策咨询队伍。三是实施《厦门市海洋经济人才项目实施办法》,计划至2030年共评选100名海洋经济人才,7月1日已正式对外发布公告,启动申报、评选工作。同时,结合海洋高新园区发展需求,以产业聚集和政策配套为契机,更有效的吸引外地海洋人才来厦创业就业,使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同频共振,推进产业链与人才链精准对接。

  (四)加强文旅产业布局。园区聚焦“产城融合”,建设宜居宜业环境。积极推进环东浪漫线(会展中心-澳头段)及园区内海沟生态整治工程实施,提升园区整体环境形象。同时积极依托海洋高新区内澳头、欧厝社区深厚的南音文化、华侨文化、渔村文化及闽南民居古宅、南洋华侨别墅等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打造澳头特色文旅小镇,为产业园区配套休闲、文化、旅游、餐饮等产业,创建宜居宜业的现代产业园区。

  三、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思路

  目前,我市海洋生物制造业在发展进程中,海洋生物在相关产业占比有待进一步提升。在深海遗产资源开发利用层面,技术研发力量较为薄弱,海洋产业层次有待提升,海洋新兴产业规模体量偏小,海洋科技创新驱动能力不够强,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有待完善。下一步,我局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落实提案提出的宝贵意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速动能转换。加快鹭江创新实验室、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产业发展中心、海工高端装备技术转移转化研究院等创新载体建设,打造高能级海洋创新平台,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

  (二)强化要素保障。一是加强资金保障。发挥厦门海洋高新产业基金作用,吸引各类社会资本投向海洋产业项目。二是组织实施“群鹭兴厦”海洋人才计划,引进我市急需的海洋人才,调整更新市海洋专家组,完善海洋智库建设。

  (三)加强产学研联动。依托现有优质企业,借助厦门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加强产学研联动,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企业研发、制造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形成海洋医药与生物制品产业格局。

  感谢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领导署名:王  宇

  联 系 人:李延龄

  联系电话:0592-2853905

  厦门市海洋发展局

  2025年7月17日

  (此件主动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关闭]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厦门市海洋发展局 Copyright(C)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标识码 3502000022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660号闽ICP备09005102号-4

版权所有:厦门市海洋发展局(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