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XM00137-18-2025-024 | 文 号 | 厦海函字〔2025〕79号 |
发布机构 | 厦门市海洋发展局 | 发文日期 | 2025-07-17 10:07 |
标题: | 厦门市海洋发展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0251126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 ||
内容概述: | 厦门市海洋发展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0251126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
致公党厦门市委:
《建议做大做强做优海洋新兴产业 加快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第20251126号)收悉,作为主办单位,我局认真梳理汇总各会办单位的回复内容,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针对贵单位提出的我市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建议,我局高度重视,组织相关处室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有针对性地推进提案办理,形成办理意见。我局与吴佳欣委员充分沟通,汇报提案办理情况,相关做法和成效获得吴佳欣委员的肯定。
二、措施与成效
(一)关于“聚焦产业关键领域,提高海洋新兴产业竞争力”的建议。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海洋高端装备与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布局深海空天开发等未来产业,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一高新技术企业—龙头骨干企业”梯次培育计划,培育海洋龙头企业30家、涉海上市企业15家。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业有序推进,硫酸氨糖、辅酶Q10、微藻DHA、香兰素等一批海洋生物制品处于行业领先,初步形成了以海洋生物制药、功能性食品和海洋物种资源开发为主线的海洋生物开发利用产业链;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规模扩增,海洋环境监测、海洋立体观测、船舶通信导航等领域多个产品实现国产化替代;打造国家级渔港经济区,加快迈向产业链中高端,培育绿盘鲍等10多个国家水产种业知名品牌,成为我国高端水产品重要集散地。
(二)关于“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建议。我市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经过三年的谋划,省政府于2023年1月批复同意厦门建设省级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核定规划面积10.27平方公里。采取“指挥部+国企”模式,围绕“两年出成效”建设目标,谋划和推动一批海洋优质招商项目签约落地,强化招商引资,研究推动出台园区招商政策,健全项目建设常态化管控机制,全面提速项目落地建设,发挥园区集聚效应。编制海洋产业图谱,系统分析全市海洋产业现状和发展重点,寻找和弥补产业链薄弱及缺失环节,推动产业补链强链延链,提升产业集群整体竞争力。已形成5个海洋重点领域产业图谱,精准发现目标企业,更好服务招商引资。
(三)关于“深化产学研合作,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议。我市持续推动海洋科技创新,发挥厦门大学、集美大学、海洋三所等海洋科研优势,建成涉海院士工作站4个、涉海企业技术中心和研究院14个,2024年涉海技术合同登记项目438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超3亿元。加快海洋科创载体建设,焦念志院士牵头开展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ONCE),戴民汉院士牵头成立福建省海洋科学与技术创新实验室(鹭江创新实验室),赵振业院士牵头成立集美大学海工高端装备技术转移转化研究院,朱蓓薇院士牵头筹建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海洋生物制品开发利用研究院,推动部省市共建海洋三所国家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产业发展中心,建成全球最大深海微生物菌种库,海洋生物碳泵与营养盐循环研究成果入选全国十大海洋科技进展。
(四)关于“完善产业要素保障,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建议。
2012年我市设立海洋发展专项资金,扶持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截至目前,累计支持产业化、技术攻关和平台项目174个,市级财政补助累计超过3.2亿元,带动社会资本投入超过60亿元。此外,设立总规模约20亿元的厦门海洋高新产业基金,重点吸引各类社会资本投向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近几年,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厦门市加快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厦门市加快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若干措施》《关于进一步加快现代都市渔业升级的若干措施》《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发展专项资金青年科技创新项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厦门市海洋经济人才项目实施办法》《厦门市经营性游艇帆船备案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10多份,从科研创新、产业发展、人才培育、支撑体系和招商引资等方面进行扶持,对海洋经济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思路
目前,我市海洋产业层次有待提升,海洋新兴产业规模体量偏小,海洋科技创新驱动能力不够强,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有待完善。下一步,我局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落实提案提出的宝贵意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谋篇布局。一是开展《海洋经济发展“十五五”规划》前期研究,科学研究提出“十五五”期间海洋经济发展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二是编制《厦门海洋产业发展鼓励类指导目录》,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
(二)加速动能转换。一是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深化产业图谱,聚焦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等5条产业链,持续出情报、线索和项目。提升传统海洋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向生物育种、水产品精深加工等方向转型。壮大海洋新兴产业,谋划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药品与生物制品研发、海洋新能源开发利用等海洋新兴产业应用场景,推动跨领域、跨产业深度融合。二是加强“一区多园”建设。以厦门海洋高新区为依托,联合海沧生物医药港、同安轻工食品园、国家级渔港经济区等,形成“一区多园”的产业集聚布局。重点推动厦门海洋高新区建设,围绕“6+2”产业体系,打造“创新、人才、产业”高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推动项目落地见效,持续跟进项目签约入驻。三是打造高能级海洋创新平台。加快鹭江创新实验室、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产业发展中心、海工高端装备技术转移转化研究院等创新载体建设。
(三)强化要素保障。一是加强资金保障。发挥厦门海洋高新产业基金作用,吸引各类社会资本投向海洋产业项目。积极争取国家、省涉海资金和政策,整合优化市级涉海资金,重点加强对厦门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以及海洋产业、科技、生态保护、基础设施等支持。二是组织实施“群鹭兴厦”海洋人才计划,引进我市急需的海洋人才,调整更新市海洋专家组,完善海洋智库建设。三是扎实开展海洋经济运行监测。统筹区级核算工作机制,督促各区加强重点涉海企业服务保障,逐步推进市对区海洋生产总值核算工作。
感谢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领导署名:王 宇
联 系 人:李延龄
联系电话:0592-2853905
厦门市海洋发展局
2025年7月17日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厦门市海洋发展局 Copyright(C)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标识码 3502000022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660号闽ICP备09005102号-4
版权所有:厦门市海洋发展局(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