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XM00137-18-2024-011 | 文 号 | 厦海函字〔2024〕21号 |
发布机构 | 厦门市海洋发展局 | 发文日期 | 2024-03-29 15:59 |
标题: | 厦门市海洋发展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20245018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 ||
内容概述: | 厦门市海洋发展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20245018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
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加强我市“活力海岸”工程建设、提升海洋碳汇生态系统》提案已收悉,我局作为会办单位,现答复如下:
一、下潭尾红树林公园建设管理的措施与成效
2005年以来,我局大力推进下潭尾红树林公园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增强海岸带生态活力和韧性。公园规划建设时,科学构建了“红树林+光滩+潮沟+浅水水域”的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为红树林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创造了基础。公园于2022年全面建设完成,目前种植有红树林约85公顷,建设有科普、休闲栈道4.2公里,成为福建省最大的人工重构红树林生态公园,目前已形成良好的红树林生态链。2023年入选“海岸带生态减灾系统增效国际案例集”。近年来,市海洋局多措并举积极做好下潭尾红树林公园管理运营相关工作。
一是持续做好下潭尾红树林管护和生态修复状况监测。依托厦大等科研机构专业实力,科学管护红树林,开展红树林病虫害监测和外来入侵物种监测,动态管护红树林。此外,与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共建,并委托其开展红树林生态修复状况监测,为红树林生态修复效果评估和开展红树林科普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二是扎实做好公园安全等方面管理工作。公园由我局局属单位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负责管理,经公开招标委托厦门国贸城市服务有限公司开展日常管理和运营,同时做好各项安全管理措施。一是配备公园安全设施。开园前配备救生圈、救生杆等安全设备,危险部位增加安全防护网,园区设置安全警示标识;二是按要求配备安保人员和救生员,在重要节假日适当增设安保人员,园区重要点位均有专人执勤,园区游览高峰期间做好引流工作,并对园内游客的危险行为进行及时劝阻;三是重点部位(如观鸟台等)定点管理,设置限流措施,进一步确保安全;四是制定各项管理规定,完善各项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妥善处理各类突发事情。公园自开园以来零事故。
三是大力推进科普宣传。公园大力打造红树林科普教育基地,先后创建了公园展示馆、红树林专题馆、红树林生态馆、红树林生境展示馆、标本馆、滨海湿地耐盐碱植物专类园、鸟类科普长廊等各类科普教育基地(其中红树林生境展示馆利用红树林活体实景展示的方式,这在国内尚属首例),为开展科普游、研学游创造了空间与条件。每年依托6.6全国放鱼日、6.8世界海洋日、厦门国际海洋周等契机在下潭尾开展各类大型科普活动,同时接待中小学等各类学生研学团体,旨在提升公众保护海洋、保护红树林生态的意识。2023年获得“厦门市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科普教育基地”,将红树林保护耕植在下一代的心中。
四是积极提升公园服务配套,推进红树林生态游。公园全面开园后,开展问卷调查,了解游客需求,增加了简餐、茶水等服务,设置了咖啡书吧、红树林游船,推出数字剧本游等业态,公园的服务体验不断提升。
二、今后推动计划
下一步,我局将根据提案的建议,持续推进下潭尾红树林公园管理各项工作。
(一)持续做好红树林管护和生态监测,维持红树林生态系统稳定,提升红树林生态价值。
(二)下潭尾红树林公园作为生态修复公园,为进一步做好公园安全管理,需要不断提升公园安全管理软硬件条件。一是依托专业物业管理公司,做好各项安全管理工作,二是根据制定的目标和计划,逐年提升公园相关配套设施,三是完善各项管理制定,提升物业管理水平。
(三)继续秉承“以生态为基础,以保护为目标,以开发为辅助”的原则,进一步充分利用公园空间,增加公园生态游业态,提高市民游客的游园体验。
(四)持续推进科普游、研学游。一是后续结合不同年龄段、不同主题开发科普研学课程,规范科普研学内容;二是根据公园功能划分,丰富不同区域的科普研学设施,不断提升公园科普教育阵地;三是继续利用6.6全国放鱼日、6.8世界海洋日、厦门国际海洋周等契机在公园各类科普活动,提高公众的海洋保护意识,将红树林特色科普教学打造成厦门科普教育品牌。
领导署名:曾东生
联 系 人:林 玮
联系电话:0592-2853896
厦门市海洋发展局
2024年3月29日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厦门市海洋发展局 Copyright(C)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标识码 3502000022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660号闽ICP备09005102号-4
版权所有:厦门市海洋发展局(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