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诚信基石 共绘蓝色未来
发布时间:2025-06-27 17:37
字号:
分享:

  为深入普及信用知识,增强涉海涉渔从业者信用意识,营造“知信、用信、守信”的良好行业氛围,在第18个“信用记录关爱日”到来之际,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以下简称“支队”)紧紧围绕“守护信用 共赢未来”主题,创新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模式,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信用宣传教育活动,为构建和谐、规范、可持续发展的海洋渔业信用体系注入新动能。


中小微企业信息共享平台宣传

  “请进来”:

  集中宣教交流,筑牢信用认知根基

 

  6月13日,支队邀请各渔业公司和渔民合作社相关负责人、船东、船长以及各区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含社区干部)60余人,举办了一场渔业安全生产和信用记录政策解读面对面交流会。


信用记录政策解读面对面交流会

  交流会讲座现场:

  聚焦核心知识

 

  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办法》《厦门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个人及企业信用报告的重要性、查询方式、解读要点,以及不良信用记录的严重后果和修复途径,使参会者对“经济身份证”有了更清晰、更深刻的认识。

  紧贴行业实际

 

  执法人员结合海洋与渔业执法工作实践,重点剖析了信用记录在渔船登记、捕捞许可申请、燃油补贴发放、项目申报、评优评先等关键环节的应用,强调了失信行为(如非法捕捞、违反安全生产规定、瞒报谎报等)可能面临的联合惩戒措施。“信用不仅是融资的通行证,更是涉渔生产经营的生命线”成为与会者的广泛共识。

  互动答疑解惑

 

  现场设置了热烈的互动环节,专家和执法人员就渔民、企业代表关心的“渔船贷款与信用挂钩”“轻微违规如何避免信用污点”“如何维护良好信用”等实际问题进行耐心细致的解答,消除了大家的疑虑。

  “走出去”: 

 

  深入渔港渔村企业,播撒诚信种子

 

  为使信用宣传更接地气、更入人心,支队同步开展了“走出去”行动。

 


深入涉海企业开展信用宣传

 

  由执法队员和信用宣传志愿者组成的蒲公英小分队,分赴辖区主要渔港码头、渔业企业、渔民聚居村落:

  渔港码头靠前宣教

 

  在高崎和欧厝渔港,执法人员利用渔民靠岸休息间隙,发放通俗易懂的《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操作指引》《信用修复政策明白纸》等宣传资料,现场演示手机查询信用报告的操作步骤,用身边案例警示失信风险,引导渔民珍视个人和船舶信用。

  涉海企业精准对接

 

  深入海洋工程建设企业,与企业负责人和员工面对面交流。强调企业信用在市场竞争、融资贷款、政策扶持中的决定性作用,督促企业规范用工、诚信经营、按时履约,将诚信文化融入企业管理,打造“信用企业”金字招牌。

  渔村入户贴心服务

 

  宣传小分队走进琼头渔村、金海社区,将信用知识送到渔民家门口。尤其关注老年渔民和信用意识相对薄弱的群体,用闽南话讲解信用常识,提醒防范“征信修复”诈骗,倡导“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乡村新风尚。  

 

  “信用好,办啥事都顺当;信用差,寸步难行啊!”成为宣传人员与渔民交流中的常用语。

 

  守护信用,方能共赢蔚蓝未来

 

  近日,海沧区蒋女士(化名)着急地来到支队综合一大队寻求帮助,原来蒋女士一年前因违法捕捞被予以行政处罚,最近在办理某社保业务时被告知个人信用报告显示有被行政处罚的失信记录,可能影响涉及金融领域的业务办理。蒋女士很忧虑,赶紧前来寻求办案人员的帮助。办案人员获悉情况后,立即联系信用信息归集部门查询得知,蒋女士的行政处罚记录处于3年最长公示期内,根据相关规定,失信人员积极履行法律义务后,根据不同案件违法性质,在达到最短公示期后,可申请信用记录修复。目前,办案人员已按照失信行为纠正后信用修复相关规定,确认蒋女士相关法律义务已履行完毕,并为其出具相关证明材料,及时消除了蒋女士的疑虑。

 

  此次“信用记录关爱日”系列宣教活动,是支队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服务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的双向发力,有效打通了信用宣传的“最后一公里”,显著提升涉海涉渔从业主体对自身信用记录的关注度和维护良好信用的自觉性。


 

中小微企业信息共享平台宣传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更是现代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支队将持续推进海洋渔业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强化信用监管与执法联动,加大对守信主体的激励和对严重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让诚信守法者在蔚蓝海疆上获得更多发展机遇。我们呼吁广大渔民朋友和涉渔企业:珍爱信用记录,恪守诚信承诺,携手守护我们共同的“蓝色诚信”基石,共享海洋强国的美好未来! 

通讯员:张昌鸿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