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是厦金两岸联合增殖放流十周年,今年全国放鱼日的主题为“养护水生生物 建设美丽中国”。
6月6日上午11时许,厦门海域211航标附近人声鼎沸,19艘垂钓船呈众星拱月式环绕厦门“海洋1号”,共赴厦金两岸联合增殖放流十周年的盛会。当日,两岸累计放流珍稀物种及经济物种苗种共13种854万个单位,其中厦门方放流各类苗种约709万个单位、金门方约145万个单位。今年联合增殖放流的物种种类丰富程度及苗种数量均创历年之最。
本次两岸联合增殖放流活动的顺利举办离不开厦金双方的共同努力。2024年初,厦门市海洋发展局就主动对接金门县水试所提前开展谋划,金门方亦给予高度重视,金门县水试所所长杨文玺于3月底亲自带队来厦商讨活动方案。经多轮面对面商讨及线上线下沟通,最终于5月完成方案敲定。
“两岸一片海,十年护渔情。”厦门市海洋发展局会同金门水试所牵头特邀了两岸多个部门及民间组织参与本次活动,共同见证两岸血浓于水的深厚情谊。其中,厦门方出席的有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台湾工作处、厦门市台办、市中级人民法院、市检察院、市海事法院、市审计局、厦门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厦门国贸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南普陀慈善会、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渔业分会、厦门市休闲垂钓协会等13个部门及组织的代表;金门方出席的有金门县县政府、金门县水产试验所、金门钓鱼协会等3个部门及组织的代表。
为共同维护厦金海域的生物资源、改善生物群落结构、修复生态环境、提高水域生产力,造福两岸渔民,厦门与金门自2015年起,连续开展两岸联合增殖放流活动。十年来,两岸联合增殖放流各类经济物种和珍稀物种约3200万个单位,其中厦门放流大黄鱼、黄鳍鲷、黑鲷、真鲷、鲈鱼、石斑鱼、拟穴青蟹、东风螺、中国鲎等苗种约2903万个单位,金门放流远海梭子蟹、黄鳍鲷、黑鲷、平鲷、四指马鲅、鲈鱼等苗种约250万个单位。
年复一年的共同坚守和努力,厦金海域的生物群体资源得到大量补充,一些重要经济物种的资源量有了显著增加,生态结构的改善为部分濒危物种赢得更多的生存空间,联合增殖放流取得了良好成效并得到两岸民众的高度好评。据市场调研显示,曾在厦门海域多年不见的长毛对虾、大黄鱼等海捕产品已成为厦门市民餐桌上的常客,厦金两岸渔民也反馈多次在厦金海域遇到令人惊喜的大黄鱼鱼汛,就连位于生物链顶层的中华白海豚百公里遇见率也有明显回升。这项持续性的活动不仅有效扩大了两岸民众的受益面与获得感,增进了渔民的利益福祉,也增强了全社会保护海洋的生态意识。
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厦金双方都因地制宜地形成了各自的工作机制,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据介绍,厦门形成了“事前-事中-事后”一体化的工作机制:
事前,对每批苗种均实行病害检验检疫和质量安全检验;
事中,强化对增殖放流工作监督,邀请专家、公证处和市民全过程参与,确保项目实施和计数的公正性;
事后,加强增殖放流的效果评估和监督管理。
放流过程全阶段,通过开展海洋科普宣传活动等多种方式,引导社会科学规范增殖放流(放生),有效防范外来水生物种入侵。厦门的做法得到了国家及省海洋与渔业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而金门县则是每年通过野外调查结果选择所在海域的渔业经济物种,并捕捉种鱼进行育苗,待培育成适宜放流规格的苗种后再进行放流。
为保证增殖放流活动高质高效完成,市纪委监委驻海洋局纪检监察组从招标采购、苗种验收到放流实施全过程介入监督,有效促进了资金使用率,确保相关工作公开、透明、高效。厦门市审计局也以近期在市海洋发展局开展审计为契机,结合查阅往年增殖放流工作档案、了解苗种采购程序和渔业增殖放流在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方面的效果、实地查看增殖放流地的水域环境等,提出进一步完善意见建议,共同促进渔业增殖放流工作规范可持续发展。
(转载:厦门海洋XMHY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