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海洋发展局——经略海洋 鲲鹏展翅天地宽
发布时间:2020-10-16 15:31
字号:
分享:

       古代《山海经》称“闽在海中”。而如今在厦门绵长的海岸线上,蓝色“掘金”浪潮加速涌动。


 

  厦门以海兴市,依海而兴,蜿蜒曲折的海岸线全长 194 千米,海洋是厦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元素。(王火炎 航拍器摄)

  厦门以海兴市,依海而兴,经济特区建立40年来,以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为契机,以全面建成“海洋强市”为目标,全力推动“两港一区”载体建设,培育海洋经济新兴产业,推动海洋经济创新发展。


       海洋强市建设步伐坚定有力。汇盛生物、蓝湾科技等一批海洋生物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样板”企业;抗菌肽、藻酸盐、虾青素、壳多糖、工具酶、水下机器人和智慧海洋等一批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相继落地,形成厦门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 
       传统渔港正在升级变身。市民熟悉的高崎中心渔港、欧厝渔港即将成为厦门海洋经济发展的全新平台载体。在不久的将来,高崎中心渔港将成为集吃、住、游、购为一体的现代化渔业休闲娱乐品牌,欧厝渔港也将争取升级为国家中心渔港。此外,欧厝以东的海洋高新产业园的规划建设,将吸引一大批高新海洋企业入驻,产生海洋高新产业集聚效应。

  40年来,围绕海洋综合开发和海洋综合管理的工作重点,厦门全面清退海域养殖、建立监管长效机制,落实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渔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积极开展渔业增殖放流、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建设红树林湿地生态公园,修复海洋生态,守护蓝色大海。

海洋事业的蓬勃发展勾勒出厦门市经略海洋的历史脉络。近年来,我市先后获批为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试点城市、首批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试点城市、厦门海洋生物产业-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等。2019年12月28日,全国海洋经济示范区现场会暨海洋经济工作推动会在我市召开,厦门经验走向全国。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3月厦门市海洋发展局挂牌成立后,促进海洋全面发展更是进入“快车道”。厦门搭建创新平台,完善财税、金融、产业激励政策,开展产业链协同创新和产业孵化集聚创新,引导更多资源投向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

凡事预则立。经过多年建设,厦门海洋经济呈现旺盛发展活力。2019年,我市海洋经济实现总产值3711亿元,同比增长10.2%;实现增加值1432.48亿元,增长10.74%。一、二、三产业比值为0.5∶18.5∶81,呈现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第二产业协同发展的态势,海洋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印记


  ▲高崎渔港位于厦门岛西北部,2010年投入使用,主要功能定位为避风防灾减灾、水产品集散、对台贸易和休闲渔业。每年台风期间,成为各类船舶停靠的港湾,可同时容纳六七百艘各类船舶。随着厦门城市的发展,高崎渔港也面临交通拥堵、业态单一等问题,功能提升迫在眉睫。高崎渔港“渔市游”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之中,不久的将来,高崎渔港将变身成为一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渔人码头,市民游客可以在这里寻觅到浓浓的“渔”味。

 

退

       ▲我市基本完成近岸海域养殖清退,海域清淤达50平方公里,完成7个海堤开口,海沧湾种植红树林25.4万平方米,开展退填还海湿地修复工程,退还违法填海面积约1.8公顷,修复岸线30公里,建成人造沙滩100余万平方米。整治后的海洋环境更加洁净,白海豚嬉水现象更加频繁。

 

巨变 

五缘湾整治前后对比图

       ▲曾经,五缘湾是个人烟稀少、易被人遗忘的滩涂之地。2002年,厦门市启动五缘湾综合整治工程。2005年,五缘湾拉开大开发大建设序幕,形成了五缘湾长达近9公里的海湾。修路网、造高楼、建配套,包括打造游艇帆船码头、开发温泉资源等,短短几年,五缘湾实现了从一片滩涂到厦门“新客厅”的美丽蜕变。

 

今韵


  厦门海洋景观美丽,晴天时碧水、蓝天、白云,吸引市民游客打卡。(王协云摄)


       我市正加快推进下潭尾二期滨海湿地生态公园建设,年度完成投资8971万元,工程水工部分10月底前完工,景观部分年底前主体完工。图为下潭尾红树林湿地公园景观。(张奇辉摄)

 

(转载 厦门海洋XMHY公众号)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