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它是全国首个海洋领域创业创新基地
它提供“拎包入驻”“一站式”服务
它让一批批涉海企业成功孵化、发展壮大
拥有35项专利的厦门海控自动化“物联网水质监控”产品一上市,就应用到全国80%以上的水产重点养殖区;“天然浴海绵”项目获第三届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螺壳公司成为3D打印品福建省地方标准的起草企业之一……
这些创新发展的先行者,全部出自南方海洋创业创新基地。作为全国首个海洋领域创业创新基地,南方海洋创业创新基地自诞生以来,就显示出强大的孵化功能,吸纳、引进初创型的小微企业,为其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政策辅导、培训讲座、资本对接等“一站式”服务。
一方面为企业发展降低创新创业成本和风险,另一方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更多涉海的高新技术企业。由厦门南方海洋研究中心积极打造的南方海洋创业创新基地就像是小微企业的“摇篮”,蓝色经济的“助推器”,助力培育厦门海洋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优选创业创新项目 当好种子企业的孵化摇篮
5月15日,一场特殊的“面试”在南方海洋创业创新基地举行,四个申请入驻的项目接受市海洋局专家的最后一轮考核。这是基地即将迎来的第九批申请入驻项目,涉及海洋防污涂料、海洋漂流浮标、多肽类水产药物研发及应用、海洋绿色功能性食疗产品等领域。
成立于去年的安提夫(厦门)海洋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新型海洋环保防污涂料的研发与生产,成果来自厦大海洋与地球学院海洋防污涂料团队。
“我们申请入驻基地众创空间的工位,主要是看中这里的发展空间,基地里入驻的都是海洋类企业,技术交流、合作都很方便。”技术负责人苏培说,基地还有公共实验室等配套设施,真的很方便。
每个涉海项目入驻都有严格的门槛,“过五关斩六将”,经过层层考核,才能获得入驻资格。南方海洋创业创新基地负责人表示,处于种子阶段的项目,基地以众创空间的形式为团队提供公共硬件支持,如果进入了孵化阶段,就可以为新设立的公司提供相对独立的场地。
“基地聚集了大批的涉海企业,为初创型企业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环境,我们很看好这个基地。”李建荣正在筹建厦门茤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向南方海洋创业创新基地申请了1200平方米的孵化空间。他说,接下来将进行多肽类水产品的中试及生产,“基地会有很多我们的合作伙伴和客户,一定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大空间。”
从昆布、牡蛎中提取的昆布多糖、牡蛎肽等材料,可用于调理胃肠功能。如今,厦门华言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这款食疗冲剂已经引起不少消费者的关注。华言科技也向基地申请了800平方米的使用面积。技术负责人李龙说,企业计划在基地注册一家子公司,用于产品的研发、生产和质检等。“这里的入驻政策很好,对我们企业有很大的吸引力,我想企业可以得到很好的发展。”他说。
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南方海洋创业创新基地“拎包入驻”的服务平台吸引了涉海创业创新团队和企业纷至沓来。一个个入驻项目在这里孵化、发展,一条围绕海洋创新创业的蓝色经济孵化链正在壮大,一个蓝色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正在生成。
从被动“等项目”到主动“找项目”,如今基地也主动出击,将孵化链条向前延伸,利用现有涉海公共服务平台资源,帮助科研团队或企业策划生成可操作性强的创业项目,从本市涉海院校大学生创业项目中“掘金”,梳理海洋科技项目中具有产业化前景的成果——这为基地注入勃勃生机。
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让基地企业抱团发展跑出加速度
南方海洋创业创新基地位于翔安大道与翔安北路交叉口北侧的厦门火炬高新区科技企业加速器二期。在这个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扎堆发展的园区里,处处洋溢着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创新创业,需要抱团发展,基地提供的平台,方便更多创业企业聚在一起,产生创业的氛围,大家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互相帮助。”基地负责人说。
被基地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吸引,张春毅把新公司——蓝脑科技落户于此。在新投建落成的车间里,技术人员正在开展试产工作。
高效酶解、纯化分离、浓缩干燥……经过这一系列处理,才能获得来自海洋的馈赠——海藻寡糖。对海藻寡糖的进一步应用研发,就成了为人们生活服务的各种产品:海洋功能化妆品、食品及保健食品、药品等。“在这里,企业可以享受免租优惠及各项政策支持,还有配套完善的物业服务,我们可以心无旁骛投入到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中去。”张春毅说。
在厦门螺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车间里,一台台3D打印机正在组装调试。负责人王友鑫介绍,自入驻基地以来,除了享受到各种惠企政策外,定期举办的讲座让企业受益匪浅:“我们都是中小微企业,平时没有太多精力去研究财税相关政策,送上门的讲座为我们提供了更简便的方式去了解,减轻了我们的发展压力。”
打造服务核心竞争力 做资本对接、政校对接的“红娘”
在厦门海嘉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车间里,雾气弥漫。“生产线安装好了,我们正在对发酵罐进行喷雾干燥。”总经理黄贞胜介绍道。企业在基地孵化近一年时间了,目前研发的青蟹素产品,可以改善南美白对虾的肠道健康,促进大黄鱼幼鱼的生长,降低断奶仔猪的腹泻率等,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谈及基地提供的配套服务,他赞不绝口:“有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势,也有针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我们感到很满意。”他还参加了厦门海洋新兴产业创新联盟,“联盟单位都是涉海企业,大家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许多进驻基地的项目和企业面临缺乏科技研发资金、新技术转化难等问题。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解企业之所困,南方海洋创业创新基地向企业提供政策辅导、培训讲座、创业导师、资本对接、投融资、参展宣传等“一站式”服务。企业还可以享受海洋专项资金、海洋创投基金、海洋助保贷等政策扶持及火炬高新区相关优惠政策。
为了帮助优秀的涉海创业项目更好、更快地对接资本市场,基地当起了“红娘”,举办海洋产业资本对接会,让项目与资本面对面“相亲”,同时还组织入驻项目参加“6·18”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厦门国际海洋周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洽谈会等相关展会。
以基地为依托,厦门南方海洋研究中心秘书处还与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共建大学生创业创新基地,联合举办大学生创业比赛,吸引有创业需求的大学毕业生入驻,共享服务机构资源,搭建政校对接的孵化平台。
从“创业孵化”到“发展壮大”,中小微企业在南方海洋创业创新基地找到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成为厦门蓝色经济发展的重大推力。一个好消息是,南方海洋创业创新基地二期计划于今年建成,其内将建设海洋特色食品、功能食品、酶制剂等的中试生产线,提升专业孵化能力,为海洋创业团队和企业提供更加完备的孵化环境。
【数据】
南方海洋创业创新基地目前已累计入驻9批共41个项目,其中众创空间团队19个、孵化区企业22个,辅导11个团队注册成立企业,孵化区8家企业实现产业化生产。
针对在孵项目和企业的特点,南方海洋创业创新基地经常举办“小而精”的专项对接会,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创业过程中的困难。截至目前,基地已开展海洋政策、财税、金融、知识产权、研发管理、高企认定、科技服务等各类技术培训近70场,累计参加人员近3800人次,为涉海企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累计300余名。
(转载 厦门日报)